分享從BI工具轉入TM1相關設計的經驗與分享!
TM1懶工具團隊宗旨,將TM1的操作及運用簡單化及普及化, 讓模擬分析更與數據分析做進一步的結合,
並協助小至個人,大至企業的決策者的數據模擬判斷, 歡迎到Facebook上或留言與懶工具團隊討論各項議題唷!
影片連結!(懶的看影片可跳過往下↓)
θ 一 功能 一 名詞 一 重要
終於來到建立Cube建立的介紹了,
快速了解TM1手動建立Cube的操作,
至提供清單功能的簡易說明,為我們本次的重點!
★Create New Cube
還記得Terry重複強調的嗎?
建立一個Cube,至少需要兩個Dimension,
故我們需要再建立一個Dimension,簡單的稱為Measure就行了!
建立好「Measure Dimension」後,在Cube元件按下右鍵,
或著左鍵點一下後,上面的選項第二選項也變成「Cube」,此時的內容就一樣囉!
※請按下「Create New Cube」
開啟「Creating Cube」視窗後,可以看到幾個項目
Cube Name:故名思義就是此Cube名稱
Avaliable Dimension:代表是目前可用的Dimension
Dimension in New Cube:就是目前預計使用的Dimension
清楚上方的說明後,那其實操作就非常容易囉!
簡言之就是把左邊框框中可用的Dimension,用中間的「→」、「←」按鈕,
將預計使用的Dimension選至右框中即可。
但建立Cube期間中,我們常常會因為結構還沒想清楚的狀態下,就點出這視窗,
此時想再增加一個Dimension非在「Avaliable Dimension」清單中怎麼辦?
這部分很容易的,只要回到建立Dimension的方式,再建一個新的Dimension後,
按下「Refresh」按鈕後即可在「Avaliable Dimension」中尋找新增的Dimension。
再來是「Propeties…」的部分,點擊按鈕後會出現小視窗,
從視窗內容可以得知,主要是要求Cube建立時,要設定Measure & Time Dimension,
TM1 Cube 預設概念,最後一個Dimension就是Measure Dimension ← 人自己定義的
那「Propeties…」定義這個的目的為何?主要是未來提供給IBM Cognos BI使用時,系統才能判定哪個是Measure,
而Time Dimension亦同…因為IBM Cognos 系統就有Time Dimension設定精靈,
可以自動產出Time Dimension相關設定,故這主要是做Mapping使用的功能。
均設定完後,按下Create Cube,一個簡單的Cube就建立完成嚕!
那建立好Cube後,可以展開Cube底下的Dimension,就可以針對此Cube確認用到哪些Dimension嚕!
好,那接下來我們逐一來了解,針對Cube右鍵後的清單內容…
☆Browse…
每一個Cube都是資料的儲存體,而Cube的定義就是為了OLAP而存在,
也就是每個維度可以移動分析,讓使用者可以進行交叉分析(像樞紐),
故在TM1 Cube可以建立非常多的View(視圖),大家可以把View想像成報表或作業,
所以回來我們的「Browse…」,就是以此Cube的Dimension架構,開啟一張預設的View(報表or作業)。
※一個Cube可以儲存非常多個View
View的樣式↓
☆Pick
這和上篇提到的一樣,就是複製此Cube的名稱,
貼到記事本可以看到,複製的文字內容為「Instance name:Cube Name」
※剛好Instance為TEST、Cube也為TEST,名字取的不好,拍謝拍謝!
☆Create New Cube 如上述,跳過囉!!!
☆Unload Cube
TM1是一個in memory的工具,所以每一個Cube的資料都會被載入至記憶體中,
但Server記憶體有限呀!如果超出承載怎麼辦?
這時候就可以用Unload Cube的方式,
將沒有要用的Cube先做卸載,讓記憶體空出來…
※目前Terry是還沒這樣設計過啦…
Delete Cube
刪除功能和之前說明的刪除Element、Dimension都一樣…
TM1都會有好心的提醒…
※加碼一個小提醒,只要Cube有使用到的Dimension,Dimension就不能隨意刪除囉!
這也很合理嘛!如果隨便都能刪…那Cube不就廢嚕?
☆Re-order Dimension
還記得上述的TM1是in-memory Tool嗎?
這功能也是為了降低Cube在Memory使用的Size,
先帶個觀念…除了上述所說,Cube中最後一個Dimension為人治思維外,
其實Dimension設計順序在TM1是有要求的…
但這要求很難定義,原因是「使用」「稀疏」的Dimension應擺後面…
問題來了…怎麼定義誰是稀疏的Dimension?
除非設計者非常清楚資料內容,否則很難知道Dimesnion應該誰先誰後,
再打臉一下,就算真的知道,未來的資料又有誰能知道呢?是吧?
但TM1設計者,也有考量到這樣的內容,所以我們往下再介紹吧!
點開視窗後,可以看到幾個框框…
「Orignal Order」、「Current Order」這兩個基本上會一樣啦!
「New Order」就是要新調整的結果…
這時候可以再看到左上角的「System」&「User」,
好回到上述說明,如果您很清楚資料,那就選擇「User」可以手動設定嚕!
如果不清楚,那就選擇「System」讓系統自己去爬資料設定即可,
所以這Order功能其實是兩套組的…「logical」&「physical」
※這邊就不再多做說明「logical」&「physical」,有興趣可以從資料庫去爬文相關文獻…
☆Create Rule
TM1這套工具很特別的一點是,雖本身算BI工具的一環,
但介面卻又可以Key in,且強大到資料可以即時的Write Back to Cube (記錄),
除上述以外,它還有本身的ETL 功能,除了之前提到的「Process - TI」以外,
另一個資料傳輸的工具就是「Rule」,這部分會再用別的篇幅來說說明…
※大家先有一個概念即可,Rule可以做到Excel一樣的功能…A1 = B1 + C1,
故B1或C1有調整,A1即能變動…並且可以跨Cube使用…(就像Excel document link)
當然,Rule有它自己的語法,先看看介面嚕↓
☆Drill
其實Terry把TM1定義成BI 工具的一環,
繼然談到BI,那「Drill through」應該就是一個很稀鬆平常的名詞了,
所以啦!TM1也有這樣的功能,當然它目前不如一般BI工具設定簡單,
但老實說也不難啦!未來也會再拿一個篇幅來介紹唷!
☆Create Pick List Cube
從「Pick List」名詞中就可以了解,list list list,不就是一個清單(選單),
而TM1是Cube結構,那List概念最像的除了Dimension以外,還有什麼List…
是的…Dimension通常被User認為是List,但Dimension是分析的角度也可以當做是篩選條件的一種,
但如果是清單選擇後的項目資料想儲存在Cube中怎麼辦?
沒錯…就會用到我們Pick List的設定了…
※大家可以用一個很簡單的方式記憶,就像我們網頁上的下拉式選單,
是需要網路設計師幫我們把資料清單從資料庫連結出來給我們當做選項,
選擇完後,用程式直接讀取選擇的位置,把資料寫回另外一個資料庫(表)…
※Pick list Cube為Control Cube的內容之一
Cube很簡單的建立Case讓大家可以參考,
先了解清單功能的內容,以利後續其他的說明了解唷!
很感謝您看到這邊,希望本篇內容對您是有幫助的,也請您按個讚,再繼續關注「TM1懶工具」唷!
------待續------